聚焦中国

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市场报告


贝恩观点  2015年4月


总体来看,2014年亚太区私募股权投资活动蓬勃发展,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佳业绩。同时,在亚洲最大的市场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实现强势回归。据贝恩公司连续第四年发布的《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显示,市场交易额超过400亿美元,比2011年市场高峰期的交易额高出33%;交易量也比市场五年平均值高出30%,达到350笔。继阿里巴巴IPO募资250亿美元的辉煌之后,交易退出额也大幅激增,飙升至610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多了两倍。然而,这种积极的发展势头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个日益成熟的行业,市场对交易目标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这意味着私募基金或者说基金管理人(GP)将必须加倍努力、提高自身创造力,以期在未来继续保持这一上升势头。

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的交易是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约占总交易额的40%。另外,对高速增长目标展开的六宗金额过10亿美元的大额交易成为投资增长的最大助力,清理了部分“干火药”(即待投资现金),但余额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交易在经历连续三年的高涨之后开始放缓。







贝恩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私募股权业务专家唐麦先生(Michael Thorneman)指出:“过去一年的走势向投资人证明了私募基金对大中华区市场的信心是有保障的。不过如今难题接踵而至。随着市场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个大额交易、退出额、整合程度、竞争水平以及对投资人的净资本回报率均持续增长的阶段,私募股权公司需要致力于实现其被投公司的全部价值并建立可持续的业绩,这样才能长期有助于他们在赢家通吃的背景环境下实现超出市场的业绩表现。”

展望未来一年,贝恩预计大中华区的私募股权基金将面临喜忧参半的局面。

一方面,有迹象表明投资者对大中华区可能不像以前那么乐观。私募交易量在2014年创历史新高,但这股势头很难在2015年延续下去,因为过去一年的交易量主要是由大型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交易支撑起来的。此外,投资出现放缓迹象,2015年一季度交易额约为50亿美元,同比减少了约60亿美元。退出交易量也减少了近一半,从2014年一季度的60笔退出交易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30笔。但面临来自LP的压力,GP可能更愿意“折价”退出开始时间较早的交易,这将促使退出交易在年底前保持活跃。

根据贝恩的调查,2014年预计增长率突破10%的中国GP占到60%,而2015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40%。因此,许多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这一目前对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业务领导人杨奕琦女士认为:“投资者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市场的筹码正在不断加大。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竞争加剧和估值倍数提高,未来将越来越难以实现跑赢市场的回报率。”

尽管存在上述挑战,贝恩也发现了各种积极的信号:

IPO重启和宏观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继续推进退出交易
由于投资人对市场前景保持乐观,2015年融资将再次成为焦点
大中华区私募行业进一步整合,行业可能会经历洗牌

此外,只需要尽量投入资金便可获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2015年中国GP需要探索创新的方式以重拾增长势头。随着投资人对投资越来越挑剔,私募公司将需要更多地参与到他们的被投公司中,充分利用经营变革、人才选择、并购和资本效率来提高利润表现。一笔“合算的买卖”是交易成功的前提。但在当前环境下,要想实现高于行业平均表现的收益率,GP还需要将这笔“买卖”的“合算”程度进一步升级。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私募股权业务专家韩微文先生说到:“积极主动采取措施的GP往往能实现最高的收益率,尤其是在人才支持和专业组织建设方面,而这在中国市场是个挑战。”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