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月6日
记者:胡婧薇
随着人民币基金逐渐风行,习惯走机构路线的私募基金正开始走近高净值人群。近日,普凯投资基金进行了一项新的尝试,即通过一家中资私人银行的渠道,为旗下两只人民币基金募集了12亿元人民币,而募集过程只用了三个星期。
普凯投资基金最初为美元基金,旗下两只人民币基金一家投资拟A股上市企业,另一家则为房地产投资基金,总的募资目标为15亿元人民币。
普凯合伙人姚继平表示,目前募集人民币基金蔚然成风,很多基金会选择依靠政府背景,如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但这种模式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资金运用上也会受牵制。而通过私人银行募资则是可供私募选择的一种新渠道。
为普凯融资的私人银行对其客户进行筛选,挑选出有足够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普凯则向全国范围内的这些高净值人士进行“路演”。
“路演时我们主要介绍过自己的团队、过往投资业绩,被问得最多的则是我们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姚介绍,“募资过程在我们看来比较顺利”。普凯介绍过往的投资回报率,但并不给出预期投资回报,这些高净值人士需要自己做出选择,资金的投资期限为五年。
无独有偶的是,风险投资集团德同资本近期募集的10亿元人民币中,约有30%资金也是通过民生银行(5.68,0.04,0.71%)的私人银行部门渠道,向其高净值客户募得。
一位财富管理方面的知情人士称,德同较早前就已经向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门提出融资要求,但由于民生银行首次尝试这项业务,后台的风险评估部门做了长时间审查,资金近期才募集成功,每位高净值人士的投资起步约为1000万元人民币。
而通过私人银行走近高净值人士的私募并非只有上述两家。
记者了解到,多家私募和有高净值人士资源的私人银行、信托等机构都在进行新融资方式的“试水”,这种结合高净值人士的资金、私人银行的渠道和投资顾问的能力新模式,被认为可能为中国股权投资带来新的活力。
参与此类业务的人士表示,“目前各家机构均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合作模式、银行在里面的作用、收费等方面并没有统一的做法”。
普凯融资时,其合作的私人银行仅提供渠道,即“代销”普凯的份额,而在另外一些私募的融资活动中,私人银行的角色更为多样。
如中信银行(5.96,0.01,0.17%)近期针对私人银行客户发行了一款信托理财产品,年收益可达12%-23%,其募集资金交由投资顾问,投向高成长性的农业加工业企业。中信银行是所募集资金的托管行,监督资金的使用,而客户本金则由第三方投资保证。
“私人银行为私募融资时采用不同合作方式,是出于对风险的不同考虑。”一位熟悉此类业内的人士表示,一些银行认为采用信托方式有利于监督资金使用,而另一些银行则担心与信托合作时,银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仍不清楚。
一家中资私人银行人士也认为,采用理财产品的方式意味着私人银行承担了信用风险,虽然银监会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投向私募的规定对私人银行例外,但银行仍需谨慎。
为避免风险完全由客户自己承担,包括工行、浦发在内的银行正尝试对通过银行募资的私募资金做把关,这包括银行对私募将投资的项目进行风险溢价测评,如无法通过测评,该项目就会被放弃。
贝恩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合伙人、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业务主管莊瑞豪表示,目前私人银行在募资中更多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但就海外经验而言,私人银行应考虑将客户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仅提供一个财富管理的选择,因此“私人银行应该对其推荐的私募基金做好尽职调查”。
莊瑞豪认为,目前国内针对私人银行领域的法律还很欠缺,如果监管单位有相关法律或者指导原则出台,会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