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2024年,并购投资和退出交易强势反弹,但募资环境呈现低迷态势,宏观经济前景变化与地缘局势持续动荡的阴霾仍挥之不去
• 随着超额回报成本攀升、竞争白热化、费率承压下降,私募股权基金需要针对这轮不同于以往的复苏周期,制定差异化的价值创造战略
贝恩公司近日发布《2025年全球私募股权市场报告》,这是贝恩连续第16年发布该系列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私募股权市场随着交易回暖显现复苏态势,但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低迷的募资环境,使得私募股权市场全面复苏备受多重挑战。
贝恩报告显示,2024年私募股权投资交易和退出交易双双反弹,表明私募股权市场正在重新焕发活力,扭转了前两年的大幅下降势头,标志着行业已经渡过了自全球金融危机后最艰难的时期之一。
GP(普通合伙人)积压的交易需求以及累计的弹药出手需求,叠加各国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带来的经济环境改善,推动2024年并购投资交易额同比增长37%,攀升至6020亿美元(不含附加交易)。2024年,退出交易也出现回暖。全球退出交易额同比跃升34%,达到4680亿美元,退出交易量同比增长22%,达到1470笔,标志着持续已久的退出寒冬出现了短暂的回暖迹象。退出寒冬不仅阻碍了LP(有限合伙人)的资金回流,同时导致私募股权市场行业整体流动性紧缩,GP被迫持有多达2.9万家被投企业。
尽管投资和退出交易的复苏释放出交易活动回暖的积极信号,但是贝恩最新研究发现,私募股权行业能否在2025年延续增长势头,将取决于行业跨越宏观经济周期的能力。虽然通胀、利率、贸易和地缘挑战并存,但私募股权行业已经展现出高韧性和适应力,将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乘势而上加快反弹。
2024年,私募股权市场正逐渐迎来温和复苏,然而其持续性仍取决于政策走向。专家认为,自2022年中旬以来市场不利因素逐渐减弱,私募股权行业迫切希望推动交易活动。资深投资者正在探索创新方式以提高流动性,同时预计主权财富基金和私人财富资金将继续涌入市场,保持强劲回报率。然而,市场仍受不确定性担忧影响,抑制了交易热情。因此,投资者期待经济、贸易、监管和地缘政策的明朗化,以解除市场的疑虑。
贝恩认为,全球私募股权市场的全面复苏将与以往周期截然不同,因为行业目前面临结构性变化,将会引发战略层面的深层思考。未来数年,这些深刻影响行业的变化将会彻底改写投资机会与新资金的竞争格局。
贝恩指出,尽管投资费率承压下降,行业取得超额回报的成本却急剧攀升。贝恩分析显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平均净管理费已经腰斩。激烈的交易争夺战使得估值倍数居高不下,不断上升的债务成本让通过杠杆创造价值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差异化市场洞察、优质投资者关系维护等核心能力的建设成本亦水涨船高。
全球各地交易稳健增长,私有化主导大额交易
贝恩报告显示,尽管许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但随着行业环境的显著改善,去年私募股权市场呈现复苏态势。贝恩发现,利率下调和宏观前景改善是推动各地区以及不同规模的交易实现回升的主要动力。贝恩还指出,银团贷款发行量激增83%以及私募信贷的持续增长,为手拥2820亿美元长期弹药的GP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并购行业的弹药储备从13亿美元微降到12亿美元,但长期弹药(持有四年或以上的待投资金)占比却从2002年的20%上升到24%,这让交易方倍感压力,表明GP仍然难觅优质低价标的。
全球并购投资交易额同比增长37%,但交易量仅同比提高10%,达到3000笔左右。2024年平均交易规模跃升至8.49亿美元,达到历史第二高位。其中,超十亿美元交易占交易总额的77%。
从地区来看,欧洲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劲增54%和9%,增速领跑全球,而北美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增长34%和9%。亚太地区的交易额增长11%,交易量略有下滑。亚太区的一些国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中国市场增长乏力与日本市场下行拉低了亚太区整体表现。2020年,中国占到了亚太区交易额的一半,而2024年这一比例仅略高于25%。
私有化交易在私募股权市场的高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去年全球私有化交易额增至2500亿美元,占北美超50亿美元交易的近一半。贝恩认为,在美国,即使在股市大涨的情况下,专业机构也会抓住资产价格错配的机遇,从而推动了私有化热潮。从行业来看,科技行业仍是私募股权行业的投资主赛道,并购交易额和交易量占比分别高达33%和26%,科技与医疗保健交叉领域的交易活动亦表现强劲。金融服务行业交易额同比猛增92%,工业交易额也飙升81%。
退出交易摆脱两年颓势,但流动性困局犹存
去年退出交易的回暖为私募股权市场注入活力,缓解了GP为满足LP回笼资金需求而必须售出一定被投企业的压力。2024年,全球退出交易额增长34%,交易量猛增22%,达到1470笔,其中北美与欧洲表现强劲,而亚太地区则整体持平,因为中国市场的下滑抵消了亚太其他市场的增长。贝恩指出,去年基金间退出交易激增141%,达到1810亿美元,平均交易规模提高48%,成为退出交易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战略交易(出售给企业买家)同比持平,IPO渠道依旧疲软,仅占退出交易的6%。
贝恩指出,尽管2024年的退出交易有所回升,但退出交易额与交易量仍远低于五年均值,GP与LP都认为退出环境是实现强劲回报的最大障碍。去年退出活动虽然有所增加,但已分配资金占私募股权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却降至11%,创下十年来最低点,也低于2014-2017年29%的平均水平。
募资规模三年连降,加剧资金争夺战
贝恩分析指出,退出环境持续低迷以及导致的行业流动性困局,是私募股权行业募资疲软的主要原因。2024年,私募行业募资规模连续第三年下滑,同比下降24%,较2021年1.8万亿美元峰值缩水40%。已完成募集的基金数量下降28%,降至3000只,约为疫情前每年关闭数量的一半。
并购基金是私募股权行业最大的资产类别,继续占据募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但2024年并购基金的募资额同比下降23%,去年年底达到4010亿美元,比过去五年均值低了约11%。2024年,达到或超越募资目标的并购基金数量从2023年的80%微升至85%,但平均募资周期仍长达20个月左右,与前两年相差不大,较疫情前约11个月的募资周期几乎翻倍。
贝恩指出,LP在投资方面变得更加审慎,持续将资金注入规模大、更成熟、业绩稳定且具有差异化战略的基金。这使得头部基金能够锁定更大规模的后续投资资金,而大量长尾基金则难以扩大募资规模,甚至难以达成募资目标。
颠覆性挑战催生不同以往的复苏格局,私募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资金与交易争夺战的持续升级,是当前深刻影响行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贝恩认为,这些变化将在未来数年彻底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因此私募股权公司必须推进战略聚焦、提升执行定力。贝恩提醒,私募股权公司已无法如过去般坐享市场复苏红利,因为现在与过去15年依赖零利率政策与估值倍数剧增的黄金时代截然不同了。
贝恩指出,私募股权公司面临着一系列颠覆性挑战:费率承压下利润空间遭挤压,零费率跟投趋势更令此雪上加霜;运营成本与复杂度不断攀升;资金争夺战如火如荼,募资呈现两极分化;基金规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与日俱增。贝恩还强调,主权财富基金与私人财富预计约占未来十年另类资管规模增量的60%,而GP要想募集这些新资金,则需要构建新能力。贝恩发现,随着规模效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型私募股权公司掌握明显优势,另类资产行业内的并购交易出现大幅增长,2021年以来相关交易数量已达180笔。
贝恩认为,面对可能重排行业座次的颠覆性挑战,志在领跑的私募股权公司需要找到破局之道:不仅要明确竞争赛道和战术打法,还要为未来5-10年的发展制定大胆而务实的战略蓝图。
私募股权行业开启AI竞赛,领先公司大力布局,实际应用落地开花
贝恩报告指出,私募股权公司正积极拥抱生成式AI,力图挖掘被投企业的战略价值,开启了抢占技术变革先机的AI竞赛。贝恩调研发现,大多数私募股权公司的被投企业正在测试或开发AI,近20%的企业已将生成式AI应用投入使用并取得实效。
贝恩报告显示,成功挖掘AI价值的领先私募股权公司正大力探索这一技术,积极建设专业能力,助力被投企业将AI技术应用于核心战略举措。贝恩发现,这些私募股权公司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形成AI洞察,并在被投企业间进行分享;同时也投资于AI相关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实施恰当的治理机制,并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业务优先事项上。贝恩提醒,尽管AI技术日新月异,但也并非“万能灵药”,亦无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方案。贝恩认为,不断迭代优化才是释放AI运营效率提升潜能、提高私募股权公司与被投企业收入的关键所在。
资产剥离交易回报下滑,但头部交易仍可实现高回报
贝恩还分析了私募股权行业在企业资产剥离交易方面日益严峻的挑战。2012年之前,资产剥离交易的平均投资资本倍数(MOIC)约为3.0倍,远超并购交易1.8倍的平均水平,但此后该数值已降至1.5倍。贝恩发现,回报下滑的原因在于交易竞争加剧推高了收购价格,而基金已无法像过去那样实现运营方面的改善。贝恩对DealEdge数据的分析显示,2012年前,被剥离企业的收入与利润率平均提升31%和29%,但在2012年后,增幅却骤降至17%与2%。
然而,排名前25%的资产剥离交易仍能实现2.5倍MOIC的稳健回报。贝恩认为,在资产剥离交易领域表现出众的私募股权基金的共同点在于,它们会确保交易的核心价值创造逻辑与新公司的架构设计紧密关联,从而保障价值落地。贝恩发现,资产剥离交易实现高回报的最可靠方式,是在尽职调查阶段制定缜密的价值创造计划,并配套设计剥离方案、人才战略与执行蓝图,以便在剥离交易完成后就开始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