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女性为何成为董事会中“沉默的少数”?

董事会的性别配额制实施多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进入了决策层。但一个冰冷的现实是,在许多公司的董事会中,女性的声音仍未得到充分倾听。提高女性董事的影响力与能见度,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直接关系到董事会决策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年度《财富》MPW女性峰会上,嘉宾们从自身经历和跨行业的观察出发,围绕“不做董事会中沉默的少数”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分析了沉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直接和深层原因,分享了如何让自己在董事会中“被听到”的实用方法。嘉宾们一致认为:要在董事会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功夫是在董事会之外。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对话实录。


由左至右分别为:《财富》新媒体执行主编谢菁炜,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高级副总裁丁泽娟,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阿普塔集团全球董事会成员邢军,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工业品、制造和汽车业务主席刘湘平。


《财富》新媒体执行主编谢菁炜提问:“沉默”分两种情况。第一,主动沉默,很少发声;第二,被动沉默,发声了,但是声音被忽视、被淹没。这两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工业品、制造和汽车业务主席刘湘平表示:“主动沉默”的原因很多时候来自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贝恩这几年来一直在做女性高管的研究报告,我们针对女性发声的课题调研过很多女性和男性高管。大家都意识到,女性在很多场合都更加谨慎,在有充分把握的时候才会发声或者行动。


甚至一位世界500强的工业品公司的女性领导者和我说,她今天坐在中国区CEO的位置上,她知道她应该主动说话,但比起男性同行,还是倾向于在很有把握的时候才会说、才会做一件事情。

也会有些情况属于“被动沉默”,你的声音没有被听到。我们跟很多女性高管聊过之后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有几个大家无意识的偏见或认识。

第一,要承认一个痛苦的事实,就是在中国社会环境里,大家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女性平庸化。虽然《花木兰》中唱着“谁说女子不如男”,但实际上在很多人的偏见里就会觉得女子不如男。所以当女性高管开始讲话的时候,她得到的注意力和重视就会偏低。

第二,在董事会及高管会议中,很多情况下,功夫是在事外的。不是等到开董事会的时候,你的观点才会被传递给别人,你说的话才会被别人听见。在很多会议外的场合,在平常的社交里,已经有很多观点的传递了。而这些会议以外的社交场合往往是由男性主导的,相较于男性,女性接触、参加和融入的机会更少。


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女性新加入到董事的行列中。新成员如何能尽快融入董事会,尤其是一个男性占支配地位的董事会?


刘湘平:我觉得总结起来是三点。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不用害怕是不同的观点。前提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第二,对于新董事会成员,我会建议她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现有董事会的大概状况。回到之前那句话,其实董事会的观点碰撞在董事会上,但也在董事会外。刚才梁总提到导师的问题,对于新的董事会成员来说,应该找到在这里面有哪些人将来可能成为我的导师,或者我和某一位之间可以有很多的观点碰撞、互相交流和成长。这对于刚开始的融入很重要,长久来说,你也会更享受董事的位置。


第三,如何表达观点也很重要,尤其是表达不同的观点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想套用现在大家教育孩子时常用的词,叫做“温柔而坚定”。这个词对我自己来说也很有帮助。当我想到这个词的时候,心态立马变得很平和,能够不带任何其他情绪,坚定地表达观点。


如果有企业,很明显地为了满足董事会性别比例的要求,邀请你们加入董事会,你们会作何考量?


刘湘平:我的答案肯定是Yes。我相信当这家企业来找我的时候,它已经做了自己的功课,认为我是能给企业带来新价值的。既然企业都认为我是合格的,为什么我认为自己不合格?有句话说得很好:打牌要先上桌,打得好不好再说。

而且这么多年来和众多女性高管合作的经验告诉我,以女性高管的自驱力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通常只要给到机会、给到舞台,她们都会大放异彩。


原文刊载于《财富FORTUNE》微信

(2025年1月9日)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