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观点

视频 | 贝恩合伙人成鑫担任2023新增长年度榜单评委

发起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新增长年度榜单评选至今已历时六年。紧跟商业趋势,基于创新的增长实践与真实的商业表现,2023年的新增长年度榜单,全新升级为六大榜单:“先锋人物”“新商业进化”“技术领导力”“敏捷团队榜”“数字化先锋”“ESG创新实践”榜单。遴选中国本土增长实践,初心在于透过榜单案例发现企业增长的驱动力,求解商业新周期下的增长议题。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右一)受邀担任2023年“新增长年度榜单”评委。近期,在“2023新增长年度榜单评审会”上,成鑫与众多来自学界、企业界的评审顾问,一起探讨了五大增长热点话题,包括:

(按文章出现顺序排序)


  •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新增长特别顾问
  • 高雄勇,飞马爆品工坊创始人、《我在小米做爆品》作者、新增长特别顾问
  • 李志起,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新增长特别顾问
  • 张力,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行业BG总裁、新增长特别顾问
  • 陈煜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新增长特别顾问
  • 奚亦农,万事达卡数据与服务部门商务拓展总经理
  • 安糖,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商家成长总经理
  • 戴小京,联办传媒集团总裁
  • 齐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执行出品人、副主编
  • 麻震敏,《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新增长学院发起人


——评委观点——


成熟企业、传统品牌如何开辟新增长的曲线?



点击观看视频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成鑫:我们曾经针对1000多家企业做过调研,在创新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时,最困扰企业的突出问题是:创新战略不清晰;内部的阻力较大;决策流程比较慢;做创新的人比较少。还有一个就是害怕失败的企业文化。

首先,老板和整个企业都要想明白如何创新,是进入第二赛道,是做简单的迭代还是颠覆性创新,外部的技术和生态环境里有哪些现有资源?这些都是构成战略的成因,想不明白,创新很可能做不成。第二,能否有一个差异化的方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三是能不能有盈利空间;第四是创新这件事是否和原有战略吻合。如果跟之前的业务没关系,则支撑不了创新。最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是有没有组织和人才能把这个事做出来。


这五大要素是企业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因素,总结成16个字就是“老板参与,独立运作,容忍失败,快速迭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新增长特别顾问张明:在当下这个变化很快的时代,监管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甚至不亚于地缘政治风险对企业经营的挑战。企业在很多时候都会面临突发的重大外生冲击,所以也建议企业应考虑在商业模式上加入一些更加柔性,可以对冲外部风险的模块。


流量退潮,商业增长的新红利空间来自哪里?


飞马爆品工坊创始人、《我在小米做爆品》作者、新增长特别顾问高雄勇流量退潮,企业增长要靠产品本身。比如同仁堂、云南白药这些有历史积淀的品牌,兢兢业业去打磨产品寻求变革,其实背后也是在根据用户需求的改变做变革。流量迭代,但商业世界里有一个追求始终没变,就是不断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新增长特别顾问李志起:今天那么多遭遇增长困难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战略受到了新环境、新变化的挑战,这些挑战倒逼所有的企业家都开始思考下一步如何突围,下一步如何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其实,中国很多行业,很多领域,很多的细分产品都值得重做一遍。这个重做就意味着我们要用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新的人才、新的市场要素来让它发生新的变化。


新的经营环境下,企业需要如何去培养、吸纳新型人才来面对未来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新增长特别顾问张明:哪些领域的人才会被AI替代是当下常讨论的人才问题。AI在建模方面比人类厉害,但是在对数据的诠释方面却相对较弱。尤其是在一个高度迭代,内外冲击的环境下,熟悉决策体制,熟悉如何和他人打交道的人才,比如,一些政策研究的专业人士、专家型人才就比较难被AI替代。


数字化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


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行业BG总裁、新增长特别顾问张力:我认为数字化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个管理问题。首先,没有技术就没有数字,没有技术手段,管理也无效。没有管理的高度,空有技术也不成。正如我们给客户提供的就是综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所以,技术和管理两者都非常重要。我认为数字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而且现在,数字化包括 AI 化也确确实实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人工智能化、数智化对行业的深入影响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字化、智能化是真的会扎根在百行百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新增长特别顾问陈煜波:管理问题。数字化如今确实已经渗透到了从营销端、市场端到运营、组织端。数字化本身只是一个技术手段,它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将数据作为要素进行企业经营,推动经济增长。它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和管理问题。


这其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数字人才教育,是需要政府,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支持。政府应该去做基础设施、做平台,培养数字人才帮助企业转型,提升竞争力。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新增长特别顾问王遥:我们不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技术是不断进化的,技术升级的本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支持城市治理、企业管理,提升管理“效能”而不是单纯的“效率”。


企业在数字化应用或者转型中,应保持冷静和批判性的思考,把数字化技术融入管理流程和行动,推动企业更好发展,彰显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阵痛”也应当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予以“平滑”的解决。但必须要明确,数字化转型不是在传统商业模式框架下嫁接数字技术,简单把人的智识和经验被困在与数字化的对立中。


万事达卡数据与服务部门商务拓展总经理奚亦农:万事达卡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功转型成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我们自己在做科技转型,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入;另一方面我们也围绕支付生态去赋能产业合作伙伴。


目前,万事达卡在全球发卡超过了33亿张,网络覆盖21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收单受理点超过一亿。万事达卡利用自身的主营业务能力,帮助出海企业打通跨境和海外的金融支付能力,还帮助了不少中国企业在海外打造金融产品。同时,万事达卡利用自身的数据能力,输出金融最佳实践,帮助出海企业了解当地的消费行为,消费画像,监管要求,市场趋势,竞品对标,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最佳实践等,进一步为出海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和赋能。


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商家成长总经理安糖:整个天猫是一个很大的生态,包括从平台商家的店铺运营,客服,策略制定等等,这一系列都有不同类型的生态。我们一直在做数据赋能这件事,让品牌的可运营策略有所提升。从平台的角度,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品牌赋能。但是平台给的这一把数字化的“剑”,品牌能不能用的好,那肯定是品牌内部各个方面的管理问题综合的结果。


让增长变得更绿色这件事儿上,企业有哪些创新尝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新增长特别顾问王遥:如何让绿色变得“有利可图”,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变,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也是突破传统经济形态瓶颈、迎来新增长的机遇。


让绿色经济“有利可图”,可以用资产管理思路对地方绿色经济开发重新规划,比如从政府层面对自然资本进行统计,指导金融机构和企业项目层面的自然资产统计和追踪,进一步完善ESG整合所需的数据集。


在企业应用层面,我们在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密切交流中也已经看见了非常强有力的探索和实践。如耐克通过技术升级,提高剪裁精度,通过减少废材的方式效益最大化;京东等物流企业依托海康威视的视觉识别和云技术等实现无照明的自动化分拣;谷歌的GraphCast AI气候预警模型,可利用云端电脑实现在1分钟内预测未来10天的天气,为气候灾害防御争取了时间。


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作为可持续发展支持工具,其灵活的框架体系和指标设计,也将为应对更多样的风险变化、环境和社会等非结构化数据需求提供“数据驱动”支持。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新增长特别顾问李志起:在中国很多国企、央企、专精特新、创新科技型企业、一些上市公司较早施行了ESG战略、ESG标准,但中国为数更多的中小企业,对ESG体系的内涵标准不是特别清晰,推动绿色增长的进化,推动ESG的落地可能是任重道远。

推荐视频